成都同志|成都同志网|四川同志|四川同志网|成都同志会所|四川同志论坛|四川省内最受欢迎的同志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满天星新浪微博账号登陆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同志
查看: 12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性伴侣说:我不愿意!(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0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都同志网11月5日讯 图:纽约市东村的John Carroll(左)不想结婚,他说这样可以直接免去离婚的烦恼。威彻斯特郡的Eric  Routen(右)说,如今伴侣们维持关系的压力少了,不一定需要用婚姻来维系。(Deidre Schoo/纽约时报)
  同性伴侣说:我不愿意!

  Gay Couples, Choosing to Say "I Don't"
  据《纽约时报》报道,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六月裁定《婚姻保护法》违宪时,在新泽西州Jamesburg区开设餐厅、47岁的Brian Blatz与58岁的Dan Davis反应冷淡。
  “《婚姻保护法》完了,”Brian说,“我说‘哇’,然后他说‘喔’,之后我们继续工作。”
  Brian和Dan相爱18年,9年前在住所的后花园举行仪式,交换戒指。但这对伴侣认为结婚的意义不大。Brian说:“我们在各方面也像结了婚,对对方的感觉并不会因结婚而改变。”
  现在,同性伴侣和异性伴侣在美国14个州份中拥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同性伴侣大概争相结婚吧?现实并不是这样。很多同性伴侣因为各种复杂和个人的理由,不想结婚。
  婚姻:过时的制度
  “它是个非常非常古老的模式,”34岁的纽约艺术家Sean Fader说,“它正是基督教的逼迫:‘找个将会成为你一切的人,他必须要完美,然后买楼、生小孩,你便会快乐,人生便圆满。’”
  对同性婚姻的对抗也来自女性主义对婚姻的批判,认为婚姻是压迫女性的制度。
  同志运动领导Paula L. Ettelbrick在1989年的《Out/Look》杂志上写道:“我不想被称为‘谁的太太’,我也不想国家有权力操控我的亲密关系。”
Stephanie Schroeder(左)与Lisa Haas (Brian Harkin/纽约时报)
  住在纽约布鲁克林区、50岁的Stephanie Schroeder和她49岁的女友Lisa Haas说婚姻制度给予伴侣特权,却蔑视了单身人士。“我不想否定别人结婚的权利,”Stephanie说,“但我不想这个制度存在。”
  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任职教授并且是跨性别人士、51岁的Jack Halberstam认为婚姻是父权制度下的产物,并不应该成为得到医疗保障和养孕孩子的先决条件。“共谐连理的模式正在没落。”和伴侣一起五年多的Jack庆幸自己不需要结婚和组织常规的家庭。
  年长一辈的同志成长在恐同的环境下,并且以身为社会另类分子而自豪。前纽约大学院长、今年77岁的Catharine Stimpson笑言作为女同志令她偶然自觉如逃犯般。纵然Catharine与她的伴侣Elizabeth Wood一起已有38年之久,结婚一事与她“前卫、对抗主流的风格”背道而驰。Catharine补充:“有权选择,不等同你一定要做。”
John D'Emilio(左)与Jim Oleson (Nathan Weber/纽约时报)
  婚姻:分散对艾滋病的关注
  现年65岁、同是学院派的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性别及女性研究教授John D'Emilio认为,同性婚姻是精英主义的产物,是由一群较富有、且渴望得到文化认可和随婚姻而来的益处的同志所拥护。
  争取同性婚姻的力量分散了大众对预防艾滋病和年青同志安全的注意力。John说:“当受惠于医疗保险的人士得到了HIV治疗后,同志圈似乎忘记了对抗艾滋病是首要任务。”
  John言行一致。他与75岁的伴侣Jim Oleson一起32年,没有计划结婚。Jim曾与一名女子结婚,没有再婚的意欲;而John则认为不需要结婚:“我们深爱对方,一起生活了30年。为什么我们需要结婚呢?”
  婚姻:财政负担和生活枷锁
  康涅狄格大学教授Mary Bernstein与61岁女伴Nancy Naples同共抚养一对9岁的双生姐妹。以自己为例子,Mary指出很多同性伴侣的生活和财政已密不可分。“有些人感觉需要外界的认同,”她说,“我认为我们已非常忠于大家的关系。”
  为同性伴侣提供会计及财务意见的Jennifer Davidson指出,假若一对伴侣中,其中一方是高收入人士,而另一方是低收入人士,他们婚后合并缴交的税项会较独立缴交的高出好几千美元。
  有些同性伴侣不单向婚姻说“不”,更选择分开居住。36岁的创作歌手Erin McKeown和她的同龄女友Rachel Rybaczuk的居住地相隔27公里。她们珍惜共处的时光,但也向往私人空间。
  Erin认为酷儿身份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建立另类的家庭模式,不依随“觅偶、同居、育儿”的公式。Erin担心,像她们般忠于双方关系但反传统的另类模式会更被边缘化,甚至在同志圈中被排斥。
  结婚:离婚的序言
  80、90后的年轻一辈,视同性婚姻为今日公民权利的典范,但同样也关乎不结婚的自由。住在纽约曼哈顿区、23岁的John Carroll经历父母离婚的过程,不想自己面对一样的折磨。他认为婚姻应该如电话合约般,“每两年更新一次,有升级的选择”。
  即使父母关系融洽、就读于纽约医学院24岁的Eric Routen,亦认为现今社会对伴侣必须维持关系的压力少了。他说:“没有人再期望婚姻是一生一世。”
  翻译:Xam Chan (女同学社/G点电视义工)
  校对:Jinner Li (女同学社/G点电视义工)
  短评:不是所有同志都向往婚姻制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用争取婚权。争取婚权不是“结婚与否”的问题,是“能否结婚”的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匿名  发表于 2013-11-5 23:07:21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满天星新浪微博账号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川同志 四川同志网 成都同志 成都同志网 成都同志论坛 成都同志会所 成都同志聊天室 四川同志 四川同志网 四川同志论坛 四川同志会所 四川同志聊天室 |网站地图  广告联系QQ:793602311

GMT+8, 2024-4-28 05:11 , Processed in 1.21071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